2019-09-25
我在一間機器人公司服務。對市場急速成長的預期成真時,那種喜出望外的心情應該不難想像,畢竟我以此維生。
對協作型機器人(cobots)而言,這一切似乎都是好消息。上星期我收到一篇報導,裡頭說著年均複合增長率將提高到50%,並在2023年前迎來超過市值四十億美金的市場。讀著這篇報導,我不難理解有人會極為樂觀而暈頭轉向。但我卻不然。若說我從我的職業裡有學到任何東西,那便是在紛擾的科技界中,千萬要小心這樣的熱潮。
西班牙公司 RNB Cosméticos在他們的包裝流程和包裝工廠中設置了六台UR10機器手臂,在產線終端執行貨物堆棧任務。各個可互相配合的工站帶給公司多功能效用,使其能夠滿足每分鐘六件的產線上,且該產線亟需高靈活性以適應超過350種的不同物件。
RNB Cosméticos的產業總經理Aurelio Tornero便說道:「我們不用額外雇用專家來操作高科技機器人,而是將員工訓練成專家,讓他們技能提升。」
我絕非不相信協作型機器人改變製程的潛能。我在這方面已寫了許多篇文章,況且我曾親眼目睹我們的客戶將協作型機器人納入製程並獲得豐碩的成果。然而,對於能帶來顛覆性創新的協作型機器人,許多人仍相當抗拒,且即使已採用協作型機器人並順利執行任務,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也會成為事業擴張的絆腳石。
究竟要如何才能消弭協作型機器人的熱潮和Gartner所言之「幻滅的低谷」之間的差距?製造商知道自己正陷於現實的困境中:如今因現有人力老化及新勞動力不願意投入製造業而使生產力緊縮,並且要承受進入數位化製造時代的壓力;數位化製造便是機器自動化運轉、採用分散式決策,且產品能獨立跑完製程。製造商也知道,提高自動化是打破當今現狀與工業4.0願景之間僵局的關鍵。
臺灣的射出成型模具公司BTC Mold便在其塑膠射出模具產線中,設置了四台UR5協作型機器人。不僅解決了嚴重的人力吃緊問題,還省下了超過35%的人力成本。BTC Mold現在可以立即調整其產線以因應客戶對產品少量多樣的要求、提供高品質的客製化產品,並將公司整體的競爭力提升至最高。
提高產程自動化需要對機器人供應商進行以下兩點的評估:今天你能為我做什麼,以及你能如何幫我為明天做好準備?要知道哪些協作型機器人滿足以上兩要點,可以從以下角度切入。
- 誰來訓練協作型機器人?工廠裡現有的員工應該要能輕鬆訓練協作型機器人。不需要編寫程式,也不需要進階的電腦技能,只要移動這些機器手臂、示範它們該執行的任務,並將其儲存於內建記憶體中,便可讓機器人開始工作。
- 多久可以讓協作型機器人上工?協作型機器人的設置應該要很簡單容易:能在現有的環境中直接設置,不需額外的裝置或流程。協作型機器人要能辨識出即將接受訓練的任務,所以從開箱到實際貢獻產能應只需數天,而非數月。
- 一台協作型機器人能執行多少任務?和傳統自動化中專門設計來執行單一任務的機器人不同,協作型機器人可以執行的任務很廣泛,這樣的靈活操作需要高階的感測器和視覺系統。
- 協作型機器人能執行什麼樣的任務?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在協作型機器人技術仍如此新穎的今日,大多數的自動化工程師也還未探清這項技術的可能性。在這時候,以人力進行的各項重複任務便是個很好的著手點。不妨派一名夥伴到生產線,直接在現場說明協作型機器人能執行的任務。在創新方面,光說不練是行不通的。
- 技術更新需要多少費用?透過軟體更新,協作型機器人的能力將更上層樓。和我們的手機一樣,更新應當是免費的。這為製造商鋪了一條持續更新的自動化之路。
- 協作型機器人有多聰明?隨著製程數位化日漸成為現實,智能機器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協作型機器人應該要能在被指派的任務中自主管理,並監控自己的工作情形。協作型機器人應能管理和監控和它互動的各項機器並回報關鍵指標。協作型機器人也應能排除和解決例行問題,並回報最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