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2022-03-25

        製造業缺工危機:持續延燒

        在對我們的家庭、經濟與各國社會結構造成空前浩劫後,新冠疫情現已逐漸趨緩,或至少人類已開始學習如何與疫情共存。德勤洞察報告(Deloitte Insights一篇文章指出,北美國家的經濟已經開始復甦,市場需求甚至超越疫情前的水準。而在一切看似美好的背後,製造業的人力現況又是如何呢?2020年3月疫情爆發後,各個產業在招募產線作業員時,無論是訓練有素的老手或是初出茅廬的新人,無不面臨人手不足的情況。如今更是只能用每況愈下來形容!

        2020年3月時,根據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的調查結果,人才的聘用與留任成為業界頭號難題。時間快轉到2022年1月,儘管該問題的排名已降到第三,僅次於供應鏈調整以及原物料成本上漲,但缺工仍是一大挑戰。85%的受訪業者反映,公司面臨人才荒已不是新聞。

        資料來源: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

        2020年1月時,美國勞動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 Statistic,BLS)在報告中指出,製造業有48萬個職缺乏人問津。到了2021年11月,總數更飆升至85萬8,000個,許多人則將此歸咎於「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然而,儘管大離職潮確實造成了某種程度的影響,但若要看清事實全貌,還是得考慮以下幾項因素:

        製造業人口萎縮

        2019年德勤(Deloitte)發現,除了27%的製造業勞動力年齡為55歲(含)以上,每天還有大約1萬名「嬰兒潮世代」退休。不幸的是,千禧世代、X世代與Z世代的年輕人對於投身製造業興趣缺缺。簡言之,嬰兒潮世代退出製造業的速度遠比年輕世代加入還快。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問題也因技術斷層而更形複雜。德勤與美國製造研究所(Manufacturing Institute)於2021年的分析中指出,36%的職場新鮮人(或其家長)對於工業毫無興趣,38%則認為相關工作不符期望。此外,STEM教育不足、職訓計劃收效不佳也是原因之一。

        人員三班制?觀看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的機械加工廠 Toolcraft 
        如何解決人員配備挑戰。

        全球疫情衝擊

        隨著新冠疫情肆虐,嬰兒潮世代紛紛加快退休的腳步。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分析結果,有別於2002年的經濟衰退以及「大蕭條」(Great Recession)時期,在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後,退休人數不減反增。相較於2019年,嬰兒潮世代在2020年退休的人數多出了170萬。美國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也在報告中指出,該數據於2021年持續攀升,總共又多出300萬人。

        失業率惹禍?

        儘管美國勞統局在2020年2月的報告中宣布,全國失業率為3.5%,但同年4月卻飆升至14.7%。到了2021年12月,失業率降回3.9%,並可望進一步下探。美國富比士雜誌(Forbes)更在2022年1月的專欄中預測,2023年前失業率將降到3%,創70年來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經濟學者眼中,4%的失業率可與充分就業畫上等號。那麼,為何企業還是苦無人力資源?關鍵就出在勞動力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它在疫情爆發前後的比例分別為63.3%以及61.9%。儘管兩者來回相差僅1.4%,但在看似微不足道的背後,卻代表勞動力減少大約140萬人。

        Processed Metal Innovators位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由於缺少電焊工,因此他們不得不在無法事先報價的情況下作業。如今有了搭配UR10e的焊接機器人,該公司已可透過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順利接單。

        長期來看

        從製造業的人口統計結果來看,情況並不樂觀,且未來挑戰不斷。在同一份德勤洞察報告的文章中,作者預測到了2030年,在技術斷層與勞動力停滯等問題夾擊下,製造業恐陷入210萬個職缺一才難求的窘境。

        因應之道?

        培養學生對STEM課程的興趣或許不失為一妥善作法。如此一來,他們不但有機會了解這些核心技術,還能對就業機會建立基本認知。職能培訓計劃在納入2年製造技術計劃後,也能有效縮短技術斷層,擴大製造業人才庫。然而,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必須經過數年經營始可獲得顯著成效。

        那麼在2030年來臨前,製造業者能有哪些速成選項呢?答案就是協作型機器人。它將是您奠定自動化基礎,實現製程自動化的絕佳途徑!

        「我們發現,當聽到團隊中有機器人時,大家眼睛總是為之一亮。」位於蒙大拿州的MT Solar如是說。馬上了解他們如何透過UR協作型機器人實現焊接製程最佳化,進而吸引人才。

        協作型機器人何以勝出?

        1. 安裝成本低,即使規模再小的加工廠都能加入自動化行列。以一般專案為例,協作型解決方案的表現優於傳統自動化,在每個階段均可節省成本。目前在機台操作、焊接及堆棧等方面,全面自動化的成本通常不到10萬美元,低於8萬5,000美元的案例亦時有所聞。
        2. 協作型機器人有助於漸進式自動化。不同於傳統的「不全則無」(all-or-nothing)模式,協作型機器人可搭配訓練有素的作業員,進行安全的人機協作,不論是工站、機台或製程都能實現自動化。待單一工站成功自動化且開始回本後,即可循序漸進為更多製程導入自動化。
        3. 協作型機器人不但可配合快速部署(參見第一點),還能視需求在短時間內重新部署,相當適合少量多樣化生產。
        4. 協作型機器人性能一流,編程卻相對簡易,無須專業的工程師與程式設計師團隊也能輕鬆上手。

        協作型機器人用途何在?

        1. 彌補缺工之憾。當您苦無電焊工、機台作業員、包裝工人或其他人力可用時,不妨透過協作型機器人補位的方式,適時解決眼前的製造業缺工危機。以操作工具機為例,您只需投資8萬5,000美元部署一台協作型機器人,就能同時解決勞力短缺及機台使用率偏低等問題,雙管齊下提升公司獲利。
        2. 實現3D應用自動化。性質枯燥(Dull)、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的工作往往最乏人問津,若能加以自動化,勢將提升工作滿意度及員工士氣。
        3. 讓製造業變得更有吸引力。從第二點不難發現,年輕世代之所以對於製造業裹足不前,與3D工作留給他們的印象有直接關係。協作型自動化則可徹底扭轉工廠形象,讓找到適當人選不再是難事。
        4. 為內容簡單、重複且枯燥的工作導入自動化,讓技術純熟的人才從事價值更高的任務。
        5. 發揮協作型機器人部署靈活的特點,將自動化導入少量多樣化生產,藉此提升產能、降低成本。